科學家通過心臟可視化預測中風風險
來源:科學網 2016-11-15 | 我要評論
每4分鐘,中風便會導致1人死亡。為確定患者的中風風險,醫生會測量心臟的某些特徵,比如它的大小和泵血力量。不過,研究人員一直沒有工具研究疾病誘導的心臟結構變化可能如何影響心臟功能和血液流動。
如今,一個跨學科的科學家團隊表示,其找到了分析血液流經心臟上部血液收集腔體——左心房的新方法,從而可能帶來評估病人患上中風風險的更好方法。
研究人員利用專門的計算機斷層掃描,在兩個心臟中建立了心臟血流的可視化圖像:一個心臟擁有正常的血液循環,另一個因為心臟疾病而出現血液流動異常。他們的建模顯示,在健康的心臟中,血液以緊湊的螺旋形狀流經左心房,從而使其快速流出這一結構。不過,在增大的病變心臟中,這種螺旋形狀從未完全形成,導致血液在左心房中徘徊。於是,血液更有可能淤積在那裏,形成導致中風的凝塊。該團隊在日前出版的《生物醫學工程紀事》雜誌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希望,將來的工作將使醫生從業者具備利用心臟血液流動的計算機可視化圖像評估患者中風風險的能力。如有健康疑問,可到全球醫院網公眾號(webQQYY)諮詢。(責任編輯:石衣)
(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及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根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規定視予以公告,如有侵權,請履行《條例》規定“通知與刪除”簡易程序,避免糾紛!)


- ·中國科學家論證 惡性血液病治療有新希望2016-12-14
- ·研究:屠呦呦團隊的青蒿素或可治糖尿病2016-12-05
- ·世衞組織研究:雄性激素避孕取得有效成果2016-11-16
- ·研究發現炎症致胰島素抵抗及糖尿病的新機制2016-11-15
- ·癌細胞耐藥性問題有望得到破解2016-11-11
- ·抗艾滋病徵途上的新曙光 基因編輯技術發力2016-11-09
上一篇:研究發現炎症致胰島素抵抗及糖尿病
下一篇:世衞組織研究:雄性激素避孕取得有